2023電腦地圖繪製競賽 得獎作品

***佳作獎***
萬皓媜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四年級
作品名稱:大地的傷痕—2022.09台東地震地表破裂


主題說明

  花東縱谷為板塊縫合帶,地震頻繁、斷層構造複雜,無論是為了增進對板塊縫合區域的認識,或是進行地震防減災,花東縱谷的斷層分布與行為都值得研究。去年九月在台東發生了兩起規模6以上的地震,該地震造成東部許多建物毀損,現地調查也能發現不少地表破裂,因此想了解台東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的分布位置,將其繪製於地圖上,以此分析附近斷層的活動特性與形貌,並以淺顯的方式呈現給大眾。

設計理念

  此圖將兩幅地表破裂地圖做為主軸,一張圖用作現地調查點位與自行繪製之地表破裂分布比較,展示地表破裂繪製依據;另一張圖則與衛星影像處理後的D-InSAR干涉圖比較,說明玉里地區西側變形量較大且地表破裂分布較連續的特徵。另附上說明文字於左側,讀者按照由左至右的閱讀習慣,會先透過文字了解地圖繪製內容,再根據文字引導分別觀看中間欄位的圖一與右側的圖二。

  視覺呈現方面,由於干涉圖本身使用較多色彩,所以文字、背景的部分都採用較低飽和的顏色,並降低地圖底圖的透明度與飽和度,以免影響地表破裂位置的判讀。實地調查點位用藍色呈現,除了呼應文字顏色,也較能與紅色的地表破裂線區分。地表破裂採用實線繪製較連續、有明確辨識特徵的區域,虛線用於表示特徵不明顯或推測可能有地表破裂的區段。

  此外,製圖完成後,也有透過色盲模擬器(https://www.color-blindness.com/coblis-color-blindness-simulator/)確認色彩辨識度,除了單色視覺(只能辨識深淺)會有判讀困難,其餘皆不受影響,且本地圖想呈現的內容僅與實虛線位置、干涉環密集程度有關,若無法辨識顏色也不會遇到問題。

繪製過程
  1. 利用D-InSAR技術處理衛星影像,得到干涉圖、地表變形量、pixel offset等產品。
  2. 將前述步驟產品匯入QGIS疊圖,依需求介接通用電子地圖。
  3. 利用剖面工具判斷出地表破裂可能的分布位置。
  4. 創建向量(線)圖層繪製地表破裂,並將具有明確破裂特徵的段落以實線繪製,推測區段以虛線繪製。
  5. 將底圖裁切出適當範圍,調整底圖顏色與透明度。
  6. 進入layout編輯頁面排版,輸出兩張地圖初稿。
  7. 使用PowerPoint進行編輯,加入說明文字與圖片標題,完成本張作品。
資料來源
  1. 底圖: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台灣通用電子地圖(灰階)
    政府開放資料平台 直轄市、縣市界線(TWD97經緯度)

  2. D-InSAR干涉圖:
    ALOS-2 Stripmap 20220519, 20220922影像

  3. 參考文獻:
    Wen Y.-M., Yuan D.-Y., Xie H., Su R.-H., Su Q., Li Z.-M., Sun H, Si G.-J., Yu J.-C., Chen Y.-W., Li H.-Q., & Zhang L.-J. (2023). Typical Fine Structure and Seismogenic Mechanism Analysis of the Surface Rupture of the 2022 Menyuan Mw 6.7 Earthquake. Remote Sensing, 15(18), 4375. https://doi.org/10.3390/rs1518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