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電腦地圖繪製競賽 得獎作品

***佳作獎***
李姿瑾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三年級
作品名稱:尋找臺北市寧靜聲景


主題說明

  隨著都市化快速發展,不可計數的聲源瀰漫於都市中,噪音也逐漸成為都市環境的主要污染之一。面對如此喧囂的都市,我們能否找到一片寧靜之地?為探尋此答案,研究採用「尋找55分貝靜土」計畫,此計畫數據是來自於公民的自主回報,經由專家的培訓,使其成為聲景追蹤師,並透過Line機器人系統允許公民自行監測和回傳環境聲音數據。

  研究使用2023年5月至7月於計畫期間所蒐集的聲景資料,以地圖視覺化方式,呈現由公民科學家記錄的臺北市寧靜聲景點位,並期望能藉此引起大眾對於都市聲景之關注及思考,讓我們共同守護都市環境。

【WebGIS網址】

設計理念

  嘈雜的都市,逝去的寧靜,為重新找回那片靜土,本研究透過「尋找55分貝靜土」計畫,一探都市聲景面貌,並根據這份資料,設計四個圖層展示都市聲景,讓閱圖者更加全面地了解都市的聲景分布。

1. 亮點展示圖層
  由於設計初衷為尋找寧靜聲景,因此挑選均能音量小於55分貝,且寧靜度與舒適度皆為5分的資料作為亮點展示。

  基於上述,再依點位是否位於公共設施作為重要度篩選,位於公共設施的點位賦予2的重要度(VV),而非位於公共設施的點位賦予1的重要度(V)。選擇公共設施作為重要度的篩選,主要依據其公共財的非敵對性及無排他性,因為公共設施通常備有廁所、飲水機和座椅等設備供民眾使用,因此相較沒有位於的點位更適合長時間享受此地寧靜。

2. 分貝地圖圖層
  客觀數據,為均能音量。設計理念源於世界衛生組織對住宅區戶外噪音的建議標準,因此將圖層篩選閾值設為均能音量55分貝,期望能藉此直觀地呈現各區音量分布。

3. 寧靜地圖與舒適地圖圖層
  皆為主觀數據,探討人們對環境的感受。圖層評分是基於紀錄者對於該點位舒適或寧靜的感受,並量化為5到1的分數。

繪製過程
  1. 資料及圖層篩選
    由於計畫範圍為臺北市,因此透過excel將「尋找55分貝靜土」計畫的資料,刪除位於外縣市的資料,使總資料數從182變成177筆。隨後將挑選資料中均能音量小於55分貝、寧靜程度與舒適程度均為5分的資料作為亮點展示。
  2. 資料匯入並呈現各圖層點位
    將「尋找55分貝靜土」計畫的177筆資料(csv檔案)、亮點展示的16筆資料(csv檔案)以及臺北市區面量圖(shp檔案)匯入ArcGIS Pro後,利用Display XY Data將csv檔案轉為地圖上的點位並建立亮點展示、分貝地圖、寧靜地圖和舒適地圖等圖層。
  3. 座標與底圖設定
    地理座標設定為WGS 1984,並選用OpenStreetMap作為底圖。
  4. 圖徵設計
    於Symbology中進行各圖層class設定以及圖徵設計。
  5. 出圖與美編
    增加圖例、比例尺、方向標後出圖,並透過PowerPoint再進行美編。另外,地圖的QRCode是透過Adobe Express繪製,網址為https://www.adobe.com/tw/express/,而Spearman等級相關熱力圖是透過python繪製。
資料來源
  1.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與台灣聲景協會聯合執行之「尋找55分貝靜土」計畫。

  2. 臺北市區面量圖:政府資料開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