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地圖學會監事 許哲明 編寫
我國本製百萬分一《中國輿圖》最早版本是民國初的參謀本部製圖局於1923〜1924年編印的「民國輿圖」(127幅),此圖組主要是根據當時日製百萬分一《東亞輿地圖》(1894
- 1933)編製,分幅為緯差2°30’*經差5°,採多面體投影,地貌以暈滃表現,多色印刷。
現行「國際百萬分之一輿圖」 (International
Map of the World, IMW),其最早倡議者是德國(普魯士)地理學家彭克
(A.Penck, 1858-1945)
在1891年於瑞士伯恩召開的第五屆國際地理會議上提出的建議案,可知當年普魯士土地調查局(Preußische
Landesaufnahme, 1875-1921)
已在繪製百萬分一輿圖;由於軍事經濟上的需求,普魯士土地調查局於1901〜1912年繪製《華東百萬分一輿圖
(Karte von Ost-China)》*122幅,涵蓋範圍在東經106゚〜136゚,北緯22゚〜46゚,這區域也涵蓋到了蒙古及朝鮮半島,參閱圖1。

圖1《華東百萬分一輿圖》圖幅接合表(22幅)
《華東百萬分一輿圖》之分幅為緯差4°*經差6°,恰涵蓋二十萬分一輿圖36幅(分幅為緯差40’
*經差1°),這時期普魯士土地調查局也繪製發行了《直隸山東二十萬分一輿圖》(1907年,65幅),參閱圖2。

圖2《直隸山東二十萬分一輿圖》圖幅接合表(65幅)
圖3係《華東百萬分一輿圖》_濟南府 (1909),圖幅範圍在[34°-38°N,
112°-118°E ],採多面體投影*2,地貌以暈渲 (shading)
表現,顯示了各級行政地名(8種)與行政界線(2種)、道路(2種)、鐵路和各類水系,多色印刷;部分圖幅 (11/22)
有漢文譯註。對照《直隸山東二十萬分一輿圖》_濟南府(圖4),地貌表現差異蠻大的;二十萬分一圖另有政區地名三級表及控制點分佈略圖。
普魯士土地調查局發行的《華東百萬分一輿圖》,德國柏林國立圖書館(Staatsbibliothek
zu Berlin, SBB)
有典藏全數圖資,惟網路上僅有圖書目錄可查閱;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3典藏全數22幅,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4典藏有10幅,廣惠專案典藏有4幅。統計概況如表1。

圖3_1《華東百萬分一輿圖》_濟南 (1909)

圖3_2《華東百萬分一輿圖》_濟南 (1909)——與二十萬分一圖同範圍之內容

圖4《直隸山東二十萬分一輿圖》_濟南 (1907)
表1《華東百萬分一輿圖》典藏統計概況
(1901 - 1912)
註釋
1.圖上漢文譯註為《中國輿地圖》,本文按原文譯為《華東百萬分一輿圖》較符真確。
2. IMW於1928年改採「改良多圓錐投影 (Modified Polyconic Projection)」,1962年正式採用「蘭伯托正形割圓錐投影 (Lambert's Conic Conformal Projection)」,直到現在。
3.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
https://maps.princeton.edu/?bbox=114.349203+27.230586+122.88558+31.966502&f%5Bdc_source_sm%5D%5B%5D=princeton-bc386m73z
4.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
https://nla.gov.au/nla.obj-234398555/view
5.引申閱讀文章:
(1)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每月一圖」2016年2月:大陸時期的中國百萬分之一輿圖
http://www.ccartoa.org.tw/news/2016/160218.html
(2)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每月一圖」2017年11月:東西方之德製二十萬分一地形圖
http://www.ccartoa.org.tw/news/2017/1711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