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座新市鎮林口特定區三千分之一地形圖之測製

中華民國地圖學會常務理事 許哲明 編寫

       

我國於民國50年代中期,獲聯合國開發總署之資助,派遣專家前來協助建立我國的住宅及都市發展政策體系,並培訓都市規劃人才。當時有鑑於台北都會區的發展迅速,其成長壓力集中在飽受洪水氾濫、積水浸淹的淡水河兩岸的洪水平原,建議引進英國新市鎮的概念,選擇可避免洪泛的適當地點,規劃新市鎮及新社區若干處,以疏解洪水平原的開發壓力,其中包括林口、內湖及南崁等。在高雄則配合南部工業區開發及高雄港的擴建,選定大坪頂作為新市鎮。這些新市鎮的規模約在十萬至三十萬人口不等。

民國58年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為配合國家經建計劃,選定林口臺地,擬開拓為示範衛星城市(社區),即為疏解台北市之人口成長壓力所開發之新市鎮;林口新市鎮為我國第一個新市鎮(中興新村除外)。

當年專案委由聯勤測量署實測三千分一地形圖,以為厘訂都市計畫,開闢新社區之運用;本案執行歷時半年(民國58年元月至6月)測繪完成了45Km2區域的《林口特定區地形圖》,總計有39幅,參閱表1之接合表與圖1之實測範圍示意圖。每幅地形圖(圖2為例)之實地大小為1,500 m x1,200m,四個圖隅點標示有地籍坐標數,等高線採2.5m計曲線。

表1《林口特定區地形圖》圖幅接合表及圖例

       

圖1《林口特定區地形圖》實測範圍示意圖

       

圖2《林口特定區地形圖》之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