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電腦地圖繪製比賽 得獎作品

***佳作獎***


曾少禹、葉祐瑜
國立臺灣大學
大氣科學系三年級
作品名稱:地圖與天氣事件
主題說明
    在天氣系統的影響下,各個氣象要素之量值往往會出現空間上的變異,將這些觀測資料視覺化後,有助於說明天氣系統對各區域造成的影響。本次繪圖以2016年7月的尼伯特颱風為例,嘗試將雨量觀測資料繪製成地圖,以顯示劇烈天氣系統對臺灣不同地區所造成之衝擊。

設計理念
    颱風造成的降雨分布和地形與颱風路徑相關,因此將雨量、地形與颱風做結合並繪製成地圖。臺灣本島以雨量等值圖做填充,再以黑色等值線標示海拔高度大於500公尺的區域,最後疊加颱風路徑、中心位置與7級風暴風半徑,由此可以顯示颱風帶來的雨量與臺灣地形的關係。在2016年7月8日的單日降雨主要分布於颱風向岸風的地形迎風面,也就是東部、東南部地區與東北部山區。
繪製過程
    先將各個素材繪製完成,包含利用GMT繪製出海底地形圖、海岸線以及台灣海拔500公尺以上的區域畫出來;MATLAB繪製出雨量的等值色塊圖、颱風路徑、7級風暴風半徑,並輸出地形及雨量的色條(colorbar)。以海底地形圖為基準,利用Illustrator將其它的素材依照經緯度疊加上去、並且繪製相應的圖例及文字標題。其中雨量colorbar的部分,由於東西部雨量差異太大,因此我們參考中央氣象局的色階分佈來繪製。
資料來源
  1. 雨量資料:從中央氣象局觀測資料查詢系統分別下載全臺451個測站2016年7月的觀測資料報表,先利用Microsoft Excel做初步的資料篩選,再使用MathWorks MATLAB的內建函數,將散布的測站資料利用自然鄰近插值法,內插出臺灣本島各個網格的雨量值,網格大小為55平方公里。
  2. 颱風路徑與強度資料:根據中央氣象局颱風資料庫中取得每小時發布一次的颱風警報單,從警報單文字說明中取得颱風中心位置之經緯度與強度資料,再將颱風中心經緯度逐時存成文字檔,以利之後的繪圖工作。
  3. 地形資料:由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科技部海洋學門資料庫授權使用,其水平解析度為500500平方公尺,經緯度範圍為東經117-125度、北緯21.0-26.7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