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七萬五千分一特種圖(1872-1918)

中華民國地圖學會常務理事 許哲明 編寫

       

維也納皇家軍事地理學院(KuK. Militärgeographisches Institut.-Wien, MGI)創立於1839年,直到1918年奧匈帝國崩解才停止運作,1923年再度改制設立「聯邦計量測量署」(Bundesamt für Eich- und Vermessungswesen, BEV) 負責奧地利官方測量(official surveying)、地理資訊(geo-information )及度量衡(Metrology)之任務。

一般系列基本地形圖之比例尺為1:10,000、1:20,000(1:25,000)、1: 40,000(1:50,000)、1:80,000(1:100,000)等,而MGI在19世紀末及20世紀初測繪發行之《奧匈帝國七萬五千分一特種圖》(Spezialkarte der österreichisch -ungarischen 1:75,000, 1872-1918),是不同於一般系列圖,故稱「特種圖」。圖1.所示之圖表,主要涵蓋當時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ermonarchie)__奧匈帝國的全部領土,包括有奧匈帝國及其鄰近國區域(計1,170幅)。圖號編訂依緯度劃分由A〜I、1〜37區(Zone),依經度劃分由Ⅰ至XXXVⅢ列(Col.)。

圖1 《奧匈帝國七萬五千分一特種圖》(1872-1918)圖幅接合表

[http://www.posselt-landkarten.de/index_1_75000.htm]

《奧匈帝國七萬五千分一特種圖》圖組主要是由MGI負責土地調查、施測與發行,自1872年開始測印發行單色圖,1912年開始產出多色圖,直到1918年奧匈帝國解體。七萬五千分一特種圖各圖幅涵蓋範圍為經差30’,緯差15’,類同現今的五萬分一地形圖,故奧地利BEV於1946〜1947年將其放大翻印成臨時版《奧地利五萬分一地形圖》做為過渡圖資。七萬五千分一特種圖採用多圓錐投影(Polyeder projektion);地形表現採等高線間隔100m,低地50m,並加繪暈翁(black hachures);註有高程點及三角點;圖內表現有水系、植被、地形特徵、鐵路及公路等等;地名是德語。四個圖隅點有標註經緯度,圖框上繪有1'劃分標。(請參閱圖2.)

圖2 《奧匈帝國七萬五千分一特種圖》_「15區ⅩⅡ列」幅(1903年版)

[E32°30'-E33°00'/ N47°30'-N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