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臺灣省臺北市行政區域圖

                                       中華民國地圖學會第十四屆理事 廖泫銘 編寫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研究助技師

 

        這張光復後臺北市行政區域圖是由當時省轄臺北市政府所發行,比例尺二萬五千分之一,測繪時間約為1947~1948年。為了取代臺北市日式町與通街道命名方式,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連兩次發布臺北市街道名稱調整,分別為1946年6月25日所公布「臺北市政府改正街道名稱一覽表」,將街道恢復本地名稱命名,多數為清代使用的舊稱,像是撫臺街、建昌街、直興街、書院街、下奎府街等名;其次是1947年1月15~17日所公布「臺北市新舊路名對照表」,則進一步將街道改用大陸各地地名命名;此外,也將原本町與大字行政區域重組為十區,即雙園、龍山、建成、延平、大同、中山、城中、古亭、大安、松山區,為臺北市未擴大前的行政區域。

       這張地圖上,今日的忠孝西路當時稱作中正西路,忠孝東路一段及八德路當時稱作中正東路,這也說明當時八德路是東西方向主要交通幹道,直到1970年代忠孝東路二至四段拓建,才取而代之;地圖上也記錄當時瑠公農田水利會圳路及萬新鐵路等路線。1947年4月22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改制為臺灣省政府,當時之辦公廳舍在今之行政院院址(原本為台北市役所),1956年臺灣省政府於遷至南投中興新村,行政院才遷入;而臺北市政府當時辦公廳舍則在今台北當代藝術館所在地,1967年7月1日升格為直轄市,隔年原屬臺北縣的內湖鄉、南港鎮、木柵鄉、景美鎮和原屬陽明山管理局的北投鎮、士林鎮併入臺北市,才成為今日的行政區域。

圖一 臺灣省臺北市行政區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