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直(華北)水利委員會實測地形圖

                                                 中華民國地圖學會 常務理事 廖泫銘 編寫      

     1917年中國大陸華北發生大水災,受災範圍遍及直隸省全境,其中以天津、保定兩地受災最為嚴重。北洋政府為了治水,1918年3月在天津成立順直水利委員會,以整治當時直隸省的河道為主要任務,興辦海河、黃河流域的水利行政。北伐戰爭結束後,1928年秋南京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派員接收順直水利委員會,改組為華北水利委員會;1931年華北水利委員會改隸於內政部;1935年又改隸於全國經濟委員會(轄下設立水利處測繪科)。

     順直水利委員會成立之初,聘任曾任印度工務部長負責水文技術的英國人羅斯擔任委員會技術部長,並著手進行地形測繪工作,1918~1919年進行河道測量、1920~1925年進行地形測量,於1925年編制了《順直河道治本計劃書》,1926~1928年印行五萬分一實測地形圖,共計52幅。

                                       圖一 順直水利委員會實測地形圖圖幅涵蓋與索引

     舉其中一幅《直隸省地形圖—天津及其附近》為例,該地圖為五萬分之一實測地形圖,採中、英文雙語編印,三色印刷(用黑色表示一般地形地物、褐色表示等高線、藍色表示水體),因為製圖目的主要為提供後續水利工程參考,因此在海拔50米以下,等高線間距為0.5米,並詳細測量河道堤防各處標高,相較當時其他地形圖,精確的高程地形測繪是這套地圖的一大特色;當時水準基礎是根據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海河工程局以天津市大沽口北炮臺處尋常高潮之最低海面為零作為起算高程,稱“大沽零點或大沽標準面”。

     該地形圖上所呈現金鐘河、新開河、北運河、子牙河(西河)、南運河等河川匯聚成海河,往東南方渤海灣流去;而天津城區沿海河兩岸發展,中間為老城區,南、北則是街道規劃方正的外國租借區;清朝末年所修築的兩條主要鐵路:京奉鐵路及津浦鐵路,也在天津交會轉運;這套地圖雖然是為了水利目的所繪置,但精確測量成果,可以提供歷史地理或景觀考古研究的重要素材。

                          

               圖二 1926年天津順直水利委員會所印行之《直隸省地形圖—天津及其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