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製版二十萬分一地形圖

                                               中華民國地圖學會 理事 許哲明 編寫
    

        軍用中尺度地形圖屬戰術戰略圖,最早於19世紀末葉產製的是二十萬分一圖,之後也有三十萬分一圖,發展到20世紀40年代以後就是二十五萬分一圖(地形圖、聯戰圖)為主流,直到現在。第401廠對二十萬分一圖典藏之檢整,如表一。

                                        表一 第401廠典藏二十萬分一圖統計表

 

        由表一析知,本製圖圖幅格式初採46x30.5cm圖框;自「十年速測計畫」(民國3年參謀本部第五局提出)至民國18年,改採1°x30'或1°x1°經緯線圖框(舊版);之後「全國陸地測量十年(民國19〜28年)計畫」頒布後,改採新圖廓(1°x40'),這與德製版、日製版同一格式。由於各省製圖資源各異,就舊版成圖概況,如表二所示。另在表一中,山東省早就採新版格式,或許早就有德製地圖之緣故。

 

                      表二 民國元-18年全國速測1/5萬、編製1/20萬地形圖統計表    

                                               彙整自《中國測繪史》第572頁

        舊版二十萬分一地形圖(或調查圖)是依第五局制頒的《二十萬分一地形圖編纂規則》來執行,並根據民國2年《二十萬分一圖略圖式》繪製而成。當年測圖前由中央製圖局將每幅的圖廓線及圖內清代天文點印在圖紙上,分發到各省。圖幅編號方法,以「北京」幅為"中行中列",採用「行列編號法」向四周遞推,如「合肥」幅為"東一行南十六列"。圖廓外註有圖名、圖號、圖幅結合表、比例尺、調查製圖時間、作業單位、採用圖式版本及高程起算面等。圖面有方格,每方經緯度差值10'或5 ',內圖廓外無注記。此圖主要係供軍事部門使用,圖面粗略,高程注記點過稀,點線矛盾處處可見。就其成圖方法而論,與十萬分一勘測圖是相同作法;但其主要缺點是:不測二等天文點以資控制,而概以清代所定經緯度為準。因清代天文點經緯度誤差甚大,縣城之間相對位置與實地不符,測圖時僅"以縣城為根據分向四周勘測,當然無法接圖"。另外,重要地物之間距離多以步量求得,而同一里程,同一地勢,不同人的步量結果有時竟相差一倍有餘,故此類圖精度不佳。

        另廣東省製作有加大版(民國18年),其圖廓為1°x1°(計有11幅),係運用十萬分一勘測圖縮編印製如圖一。同地區新圖廓(1°x40')圖係運用實測五萬分一地形圖縮編繪製,並經外業調繪修測後印製而成,如圖二。

     

圖一 廣東省二十萬分一地形圖「廣州市」(民國18年版)      

圖二 廣東省二十萬分一地形圖「廣州市」編稿圖(民國2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