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世紀的回教世界地圖

理事長 高慶珍

  在8世紀前,阿拉伯征服了中東、北非、西班牙、印度及亞美尼亞等許多古世界,於820年修訂了托勒密的地理指南,並在880年左右由Al-Battani將天文書籍翻譯成阿拉伯文。這些翻譯與修訂擴大了智慧復甦,使得許多地理學校與新著作不斷興起,地圖也在此一時期崛起。回教世界地圖具四種特性: 一、世界以一般圖像尺度表示,很少詳細描繪;二、世界都以現今中東為中心;三、承續托勒密數學傳統,建立世界已知地方的經緯度表,雖則到14世紀已有更新事物的發現;四、全然幾何表示法,表達出回教不崇拜偶像的特色,他們認為數學與靈魂是一樣重要的。最早的回教地圖出自Balkhi School的地理學者,其中以al-Idrisi所做最為著名。al-Idrisi出生於摩洛哥,就讀於西班牙與一猶太教徒、基督徒、回教徒共處的阿拉伯城市,十幾歲時即遊歷歐洲及北非,於1140年左右受聘為西西里王RogerⅡ繪製地圖。他在1456年所繪的世界地圖,即結合了托勒密對世界的認知及回教世界的繪圖傳統,將歐洲與亞洲以幾何方式表達,山脈畫得像條繩子,並顯示出尼羅河,尤其尼羅河起源的內陸湖看起來像一隻小船,別具特色。此種融合東西方回教與基督教的思潮與技巧,並陳出不常見的文化與傳統,與當時歐洲的宗教地圖比較起來,表達方式非常新穎,成為地圖史上最有趣的地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