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歷史地圖》地圖集出版介紹

黃清琦 

        清琦自幼即有志於地圖繪製。2001年,藉國科會「臺灣文化生態地圖」數位典藏計畫的一角,默默做起全臺和主要城市的行政區劃沿革地圖百餘幅,這批圖以後來看來只能當作是草圖,但製作「臺灣歷史地圖集」的念想隱然形成。
        過去臺灣從未有過以臺灣為描繪主體的「歷史地圖集」。2006年,我初想以地圖繪製獨立創業,帶著計畫書和幾張樣圖,逕赴國史館找張炎憲館長遊說「臺灣歷史地圖集」的製作計畫。當時我草擬「3巨冊,150單元,1年半完成」的大計畫書,張老師微笑聽完後,只問我一句「國史館以前做過地圖集嗎?」,我回答曾做過清史地圖集,張老師即拍版「好,那應該做」,留下我的計畫書,表示將約集館內主管討論細節。
        隨後我向吳密察老師告知我即將獨立創業與國史館的推案情況。吳老師驚呼,「你也太大膽了,臺灣史規模這麼大,怎能擔保1年半完成完成這麼大的歷史地圖製作計畫?」他建議我先從一張重要的史料地圖,即清代官方最詳細的一幅圖—1880年「臺灣輿圖」(夏獻綸主持測繪,余寵繪圖)做起,這就是《臺灣輿圖暨解說圖研究》的緣起。之後我在取得張炎憲館長的諒解下,暫緩了「臺灣歷史地圖集」的製作,隨吳密察老師到臺灣歷史博物館歷練三年,累積臺灣史的研究基礎,整理館藏數千幅珍貴古地圖收藏,公餘繼續埋首臺灣歷史地圖的繪製。
        2010年我辭掉博物館公職,正式以「青刊社地圖工作室」獨立創業,陸續製作《臺灣戰後人口普查地圖集》、《高雄古地圖及歷史地圖集成》等圖集。2013年起,在臺灣歷史博物館的經費支持下,由遠流出版社(智慧藏)出面承接「臺灣歷史地圖繪製與合作出版」計畫,我擔負地圖的繪製工作。
        全力投入臺灣歷史地圖的繪製工作後,前兩年進度順利。然而期程最後一年,接連歷經一連串家事磨累,尤其父親過世對我打擊甚大,數個月無心工作。最後的圖文整合工作,和審委要求補做、修改的部分地圖未及完成,由出版社委請美編救火完成。感謝遠流黃驗總編輯的支援和堅持,才讓《臺灣歷史地圖》驚濤駭浪中在2016年初出版。
        《臺灣歷史地圖》的目標,除向全民普及介紹臺灣歷史的發展,並期許作為國高中和大一歷史的教學用輔助教材。初版的《臺灣歷史地圖》大架構以歷史時期(荷西及以前、明鄭、清代、日治及戰後)為綱,總計包含臺灣歷史66 個重要主題,將主題中的人、事、時、地、物等元素轉化為地理空間資訊,繪製135 幅歷史地圖。除歷史地圖外,也搭配28 幅荷西至日本時代的古地圖,以及105 幅老照片,作為史料及輔助說明。盼以歷史地圖為主體,與文字、古地圖、老照片做有機結合,共同呈現臺灣歷史重大進程中的各個視角與樣貌,成為一部可輕鬆閱讀、深入感受的圖像臺灣史。《臺灣歷史地圖》初版的內容還不盡完美,清琦會持續修訂,以此圖集作為一生的志業。

 

圖一 《台灣歷史地圖》封面

圖二 《台灣歷史地圖》內頁之一

圖三 《台灣歷史地圖》內頁之二

 

圖四 《台灣歷史地圖》內頁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