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製圖機構的絕版《中華民國全圖》

中華民國地圖學會 理事 許哲明 

  我國製圖機構歷年來所製作的《中華民國全圖》系列地圖,如表一所示。此系列《中華民國全圖》,最早版是九拚圖(絕版),比例尺為1/3,000,000,是在大陸時期編印發行;到台灣之後,再更新改版為八拚圖(絕版),比例尺也變為1/2,500,000;之後,再改版為六拚圖。


    表一 早年製圖機構製作之《中華民國全圖》統計表(按比例尺分)*

  三千萬分之一《中華民國全圖》(如圖一),係於抗戰期間(民國26〜34年),因外受強鄰壓迫,內受經費限制,我國主要製圖機構陸地測量總局一再播遷,雖顛沛流離,仍克服萬難,再接再厲完成各項戰需地圖產品之一。此圖是在民國26年編繪,民國27年10月製版印刷發行,雖地圖品相不算完好,而對支援部隊作戰則有相當助益。
  本幅圖幅範圍為N18°〜50°,E80°〜135°;繪有5°x5°方格網;含插圖,原則上中華民國四極均有含蓋到;未註採用何種投影(研判是彭納等面積投影);採多色印刷。圖幅右下處之東海海域標註有「尖閣群島」(即釣魚台列嶼),由於此期間台灣尚為日本所佔據,而註記當時之稱謂;台灣西南海域有註東沙島(現東沙群島)。圖內中華民國西北、西南疆域之未定國界線,主要有二處:帕米爾中蘇阿未定界及中緬北段未定界。圖幅左下處有「南海群島附圖」插圖,沒註比例尺,圖幅範圍:N4°〜19°,E107°〜122°;繪有1°x1°方格網;此時期南海海域尚未繪出國界線;註有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現中沙群島)及團沙群島(現南沙群島)。
  這版《中華民國全圖》後來在台灣更新時,比例尺改為二百五十萬分之一,初版為八拚(如圖二),民國40年10月由聯勤測量處發行,所屬測量製圖廠編印。本幅圖幅範圍為N16°〜54°,E81°〜130°;繪有2°x2°方格網;採用彭納等面積投影(Bonne Projection);多色印刷。圖內東海海域尚標註為尖閣群島(即釣魚台列嶼)、釣魚島(即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等。內陸疆域標註與九拼圖相同。圖幅右下處有「南海諸島圖」插圖,比例尺1/5,000,000;圖幅範圍:N3°〜20°,E108°〜120°;繪有5°x5°方格網;南海海域已繪有完整U型段續線國界。另於右圖框外有加註:「行政區域及地名經內政部審核」。
  二百五十萬分之一《中華民國全圖》再版時,則採美軍圖式辦理(圖組號L201),並改為六拚,民國55年10月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發行,如圖三;此型式也就一直沿用下來,截至民國102年發行第十一版。

標註:
*製圖機關編印發行的《中華民國全圖》最大比例尺系列,其印製演變是九拚à八拚à六拚,其比例尺變更是1/3,000,000à1/2,500,000。

圖一 1/3,000,000《中華民國全圖》(九拚,151x174cm)

圖二 1/2,500,000《中華民國全圖》(八拚,171x240cm)

圖三 1/2,500,000《中華民國全圖》(六拚,173x23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