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等高線地形圖

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研究助技師
第十三屆中華民國地圖學會理事 廖泫銘

       等高線是地面上相同高度的各點連接並投影在平面上所形成的曲線,常被運用在現代地形圖中紀錄地形資訊的方式;學習閱讀
等高線的分布形狀、疏密程度,便能瞭解或預視一個地區的起伏、河谷、山脊、坡度陡緩、集水區範圍等等地形資訊,可說是從事
登山活動、救難者所必備的知識技能。

       舉例來說,等高線間距密集處,表示該地形坡度較陡,反之,等高線間距疏鬆處,則表示該地形坡度較緩和;由山頂向外凸狀
曲線頂點的連線即為稜線(山脊),亦是河流的分水嶺,掌握稜線就可以瞭解山脈的走向、山坡向陽或背陽狀況、集水區範圍與
大小等等訊息、進而可以推測植被情形、河流水量;兩山頂問的稜線最低處則為鞍部,俗稱埡口,往往是橫越山脊的通道;兩條
稜線之間,凹向山頂曲線頂點的連線即為谷線,若集水區範圍夠大,谷線則會成為溪谷,有河流穿越等高線。另外,斷崖、瀑布
、凹地、崩塌地、河階地、沖積扇等特殊地形也可以透過等高線被解讀出來。

       從平面等高線「看出」俯視視角之立體地形,往往是地圖閱讀(Map Reading)當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需要大量邏輯推理的過程。
利用GIS及數值地形資料(DTM)模擬出多視角等高線圖,進而製作成動態GIF圖檔,讓學習者不需要特殊裝置,裸視下就可以看到
立體地形,進而透過觀察與比較,學習閱讀等高線的技巧與知識

大霸尖山四周山區動態等高線地形圖(靜態)大霸尖山四周山區動態等高線地形圖(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