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一幅實測大比例尺釣魚臺地圖

          

中華民國地圖學會 理事 許哲明

釣魚臺實測地圖最早出現於1797年出版的《The Voyage of La Perouse》中,該圖係法國海軍探險隊軍官La Perouse爵士(1741 – 1788)於1787年5月所測繪,測定的地理坐標是[25° 49' 39" N, 120° 19' 45" E],其本初子午線是巴黎,經度值換算為格林威治是[122° 39' 59" E],對照現值,偏西約49';比例尺註「20里格(leagues)等同1度(degree)」,地形以暈滃表現。(參閱「每月一圖」2015年五月份)

釣魚臺在近代更大比例尺地圖繪製是在日據時期由日本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所測繪的五萬分一地形圖,本幅圖名稱「魚釣島」,圖號為「五萬分一地形圖尖閣群島六號」,圖幅範圍是[N25°40'〜25°50', E123°30'〜124°45'],1930年(昭和5年)測圖(海上攝影測量),1936年(昭和11年)11月25日發行;此圖之內容有等高線,單色印刷。日本官方把釣魚臺更名爲「魚釣島」*1,這是刻意篡改原有中國名稱,且將行政區劃歸屬「沖繩縣˙琉球國˙八重山郡˙尖閣群島˙石垣町」;這些作為旨在把中國領土的釣魚臺列嶼(日本稱為「尖閣群島」*2)說成是日本固有領土。

我國對釣魚臺測製則是更大比例尺,為1/2,500地形圖。1971年(民國60年)中國石油公司規畫「海光計劃」,委託聯勤測量製圖廠(現今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第401廠) 執行研製「中華民國二千五百分之一釣魚臺列嶼圖」測量製圖案(除釣魚臺列嶼圖外,尚有彭佳嶼、花瓶嶼、棉花嶼、龜山島等地形圖),總計有八幅(航測繪稿,藍晒圖),其中「釣魚臺」有東西兩幅,如圖一;本案之成果對國防戰略及經濟開發均具有重大貢獻。本測量製圖案當時相當迅速完成,空軍於1971年3月期間航照拍攝釣魚臺海域各群島,測量製圖廠在同年6月以多倍測圖儀完成測繪,繪圖技術精確,成圖精度高,對協助我國海域石油探勘工作確具重大貢獻*3;同時,測量製圖廠運用此成果,於同年7月編繪印製發行一萬分之一「釣魚臺列嶼」*4地形圖(如圖二),係採美軍製圖圖式,多色印刷,成圖精美,在國防戰略運用上深具意義。

 

標註:
*1.沖繩(琉球)縣令西村舍三於1885年9月22日在給日本內務卿山縣有朋的復函中提出的;從此日本政府官方文書就採用「魚釣島」這一名稱作爲日本政府篡改中國領土「釣魚臺」命名的專用名稱。
*2.日本海軍省水陸部於1886年發行《寰瀛水路誌》中,依英國海軍海道測量局《中國海針路誌》(1845年〜1894年)所載 Pinnacle Is.予以意譯為「尖閣群島」;1897年改譯尖頭諸嶼;1900年,日本博物學家黑岩恆將南小島、北小島及周邊的小岩礁稱為「尖閣諸嶼(Pinnacle group);再把釣魚嶼、黃尾嶼和尖閣諸嶼合在一起,共同命名為「尖閣列島」;在其命名報告《尖閣列島探險記事》中,並未包括「赤尾嶼」,後來日本政府又把赤尾嶼加進去,命名為「尖閣諸島」。[尖閣諸嶼(尖頭諸嶼) -尖閣列島-尖閣諸島(尖閣群島)所定義之島嶼不同]
*3.中國石油公司於民國60年11月7日以臺油(60)礦字第1158號函聯勤測量署,對執行本案深表謝忱。
*4.民國80年12月發行第二版時,改版成「釣魚臺列嶼(東)」、「釣魚臺列嶼(西)」。


 

 

 

圖一 1971年6月測製之「釣魚臺(西部、東部)」(藍曬圖,原圖比例尺1/2,500)

圖二 1971年7月繪製之「釣魚臺列嶼」(多色圖,原圖比例尺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