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郡鳥瞰地圖

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研究助技師

第十三屆中華民國地圖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廖泫銘 編寫

以鳥瞰視角與手繪方式是地圖最早呈現的形式,隨著測量、攝影與製圖技術發展,現代地圖為客觀精確地紀錄大量地理資訊,反而失去淺顯易讀的特性。二十世紀初日本受到浮世繪畫風影響,開始流行「用色鮮豔、立體透視」的鳥瞰圖,1930年代台灣也開始風行這種以空中俯瞰或鳥瞰透視的方式來繪製觀光旅遊地圖,以嶄新活潑的圖像方式表現當時臺灣全島、或特定地理區域、或市郡街庄等行政區內的山川、重要地標、觀光名勝及交通運輸網路等等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訊;製作鳥瞰圖目的在於概覽地理全貌,往往在比例與方位上會有扭曲變形,但圖上所記載的訊息,特別是建築型態、地景的三度空間,卻是平面投影地圖所不及之處。

這一幅「大甲郡展望」(出自昭和14年(1939年)所發行『大甲郡大觀』)就是典型的鳥瞰地圖,視角從台灣海峽上空俯瞰當時台中州大甲郡,將區域內(包括:大甲、清水、沙鹿)所有重要的交通路線、聚落(黑色框線所示)、小學校、公學校、派出所、市郡街庄役場(公所)、郵便局(郵局)、神社、信用組合等公共建築都詳細描繪出來,透過巧妙的構圖讓讀者很輕易地可以瞭解當時臺灣中部大肚山以西的發展面貌;時至今日,這樣的鳥瞰地圖因為其在地資料、歷史氣息與手繪質感,成為熱門的文化創意素材。

 

大甲郡鳥瞰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