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台灣中比例尺地圖(1/2)
日製版二十萬分之一帝國圖

中華民國地圖學會 理事 許哲明

日治初期,殖民政府為對整個台灣做全盤的快速了解,故於領台期間,繪製了許多比例尺小於十萬分之一以下的台灣全島地圖,其中有單幅也有套圖;套圖主要是二十萬分之一,計有二套圖組:

一、臺灣二十萬分之一地形圖(輯製) (1897年)

本假製版輯製圖,是日軍攻佔台灣過程中,陸地測量部隨軍隊前進,進行展測工作,其後根據1895年前後的二萬分之一或五萬分之一的實測地形圖所輯製而成,是目前現存最早有關臺灣島內除高山地區以外的實測地形圖;當年因測繪人員無法深入山地實測,只能以有限資料推測,對於山川地勢、原住民部落分佈的描繪與實際位置誤差頗大。由於這套圖組是在臺灣地區尚未歷經日本殖民統治洗禮,且實施任何「市區改正計畫」、或公共建設之前輯製而成。透過此圖組地形圖不僅可以解讀臺灣地區在清末日治初期尚未被日本人實行空間改造以前,各個傳統漢人聚落街庄的空間結構與土地利用外,而且也是目前唯一一套可以概覽百年前全島的河道、聚落、交通運輸路線、農田水利、天然溝渠與埤圳等具體的空間資訊的小比例尺地圖。全圖組計有:臺北、新竹、蘇澳、臺灣、抜仔庄、嘉義、澎湖島、卑南、臺南、大嶼、紅頭嶼、鳳山、小紅頭嶼、南岬等14幅,於明治30年(1897年)發行。

臺灣二十萬分一輯製圖【澎湖島】(1897年)

臺灣二十萬分一帝國圖【澎湖島】局部(1932年)

二、臺灣二十萬分一帝國圖(1932年-1934年)

此圖組係用來彰顯日本帝國版圖,包含日本本土及其殖民地台灣、庫頁島及千島群島,通常由較大比例尺的實測基本圖編纂而成,圖幅涵蓋面積頗大,可提供大區域的聚落景觀。日本陸地測量部於1897年輯製的二十萬分之一地形圖,和本圖組涵蓋區域及分割方式相同。日治末期,為應戰時需求,參考歷年測繪資料(主要採用五萬分之一地形圖簡化縮編而成,山地區域則運用總督府警察本署測繪之「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不足者再採用三十萬分之一台灣全圖等圖資繪製完成),以填補帝國圖的空白,1944年,完成應急版,總算拼齊完整的台灣圖像。台灣地區計有:彭佳嶼臺北新竹、蘇澳、臺中、花蓮港、嘉義、澎湖島、臺東、臺南、大嶼、紅頭嶼、高雄、鵞鑾鼻等14幅(5幅正式製版,9幅為應急版),於昭和7〜9年(1932年-1934年)發行。

註:中比例尺地圖,我國之定義同美軍制:≧1/75,000~1/600,000≦。日本之定義:≧1/10,000~1/100,000≦。本文標題係採前者之定義。

 

 

臺灣二十萬分一輯製圖【台北】(1897年)(高解析度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