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山東省二萬五千分一速測圖

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研究助技師

第十三屆中華民國地圖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廖泫銘 編寫


   根據《山東省志:測繪志》(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1993)記載,1905年(清光緒31年)2月,山東測繪局在濟南成立,隸屬清政府練兵處軍令司測繪科,經兩年籌備,於1907年(清光緒33年)5月開始在山東省施測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至1911年(清宣統2年)完成除青島、威海德英租界區外的測繪工作,成圖1,579幅。1913年開始製印魯西北地區、濰縣(今潍坊市)以東山東半島地形圖,至1921年出版了1,148幅。該圖成圖方法為:先測天文經緯度,再以三角法測山川、集鎮,丈量距離,用測斜儀照準法測量碎部,測站位置多以磁針定向。高程採用濟南南營假定標高50米起算,等高線間距為10米。因無統一規範,以及測繪技術限制,該圖精度較差,儘管如此,它是山東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全省測繪大比例尺地形圖,仍有其重要性與參考價值,山東陸軍測量局並以此縮至5萬分一及10萬分一等地形圖(1915~1917年共縮制成全省161幅10萬分一地形圖),相關測繪成果使用了近半個世紀。

   1949年國民政府搬遷來臺,該套地圖也隨著軍隊運送到臺灣。1991年中央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籌設輿圖室,聯勤四0一廠捐贈清代古地圖517幅,其中便包括上述清末山東測繪局測繪之山東省二萬五千分一速測圖共計439幅,目前地圖存放於該館特藏組。2011年國家圖書館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合作,針對地圖以數位化方式推動永久保存與加值利用。加上中央研究院典藏8幅地圖,目前共完成447幅數位典藏,地圖測繪時期為清光緒32年[1906]~清宣統2年[1910]。該套地圖圖例內容(地理分類)十分豐富,可以作為清末山東省聚落、交通網路、河川、漕運、縣界等歷史地理研究之基礎材料,同時也是研究清末測繪史的重要參考文獻。

 

 

清末山東省二萬五千分一速測圖:濟南府(今濟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