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台北市南機場社區地圖

第十三屆中華民國地圖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繆思林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負責人 高傳棋 編寫

 

             古地圖上所註記的「雷裡社、加蚋仔庄、東園町、西園町、馬場町、南機場、雙園區、萬華區」等等新舊地名,除了讓我們窺見南機場所在的南萬華其行政區名的轉變外,其上所承載的地圖內容,也讓我們得以窺見到先民們曾走過的篳路藍縷。從最初依水而居的平埔族凱達格蘭「雷裡社」,到依血緣與地緣而發展出的漢墾移民「加蚋仔庄」傳統六庄頭農業聚落,甚至近一甲間,位於東側南機場之空間地域的時空變化歷程。


             其中,又以1963年<臺北市古亭區南機場社區圖>最具時代意義,此地圖雖然不是所謂的實測地形圖,且也只是用黑白線條來加以呈現而已,但卻是近幾年來研究南機場時空歷程、土地利用、住戶社群、社區營造、眷村與國宅、夜市等議題會使用到的一張重要地圖。


             此地圖是當年臺灣接受聯合國與美援的經費補助下,由號稱臺灣社會學之父龍冠海教授,率領臺大社會學系師生,在南機場進行田野調查與研究後所調繪出的一張地圖。此地圖讓我們窺見到距今50年前,青年公園一帶重要的人文地景與空間訊息。內容包括有新店溪、大排水溝(今西藏路)、池塘、空地(即日治時期被挖走去填埋西門町的土地)、南機場公寓、市民住宅、高爾夫球場、部隊、康樂廳、光仁幼稚園(今光仁國小)、聯勤幼稚園、新和國校、菜市場、國防部停車場、裝甲兵食宿供應站、變電所、介壽堂,以及晚近已改名的克難街與漳州街外,就是用一表格來註記29處當年環繞在高爾夫球場四周的各類軍眷社區。地圖上除了有這29處有名稱且有直屬單位管轄的軍眷社區外,也利用圖例來彰顯出當年此地有更多人是居住在所謂的「貧民住宅區」。

南機場社區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