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地圖學會第13屆地圖學術研討會活動專區

 

 

 

資訊圖像於地圖設計之應用

王怡人*

賴進貴**

I-Jen Wang

Jinn-Guey Lay

摘要
地圖作為資訊展示與傳播的重要工具,是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空間分布現象。而隨著繪圖技術的進步,以及資訊科技的快速演進,圖像的傳播形式更加普遍,且內容更加廣泛。地圖是地表空間分布現象的表現,是日常生活的工具,也是人類活動的重要紀錄。地圖訴諸於視覺,其內涵可以遠超過語言所能表現的範圍。資訊圖像(information graphics)或稱資訊圖(infographics)的概念,便是在探討數據、訊息與知識的表現形式與手法,利用簡單清楚的圖形說明一個或數個複雜的概念。目前利用資訊圖像方式設計的圖表或指示圖,以媒體或網路社群最為常見,強調以圖為主的資訊傳播方式。資訊圖像的概念中有一部分是以加強視覺效果使讀者能更快掌握資料特性,配合地圖展示空間資訊的特性,以及圖形設計的視覺衝擊,將引發讀者對主題的興趣。本研究探討資訊圖像之概念,如何與地圖學與地圖設計原則結合,檢視兩者的設計原則中有何異同之處,並且討論在融入資訊圖像概念後,可能的新地圖表現方式。

關鍵詞:資訊圖像、地圖學、地圖設計、地理視覺化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生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崩塌潛勢地圖製作-以陳有蘭溪為例

吳東樽*

白昆奇**

莊永忠***

Dong-Zun Wu

Kuen-Chi Bai

Yung-Chung Chuang

摘要
本研究以濁水溪之支流陳有蘭溪集水區為範圍,以羅吉斯迴歸法建立陳有蘭溪集水區流域範圍內之崩塌潛勢地圖,為有效挑選模式內之崩塌潛勢因子,利用崩塌與非崩塌次數分布圖、崩塌比圖及檢測資料是否符合常態分配後進行因子篩選,針對各崩塌潛勢因子的崩塌組與非崩塌組資料進行取樣後,以羅吉斯迴歸法計算出各因子的羅吉斯迴歸係數,並建立崩塌崩塌潛勢模式。並為了解所建立模式之優劣,利用分類誤差矩陣表對建置完成之崩塌潛勢模型進行結果驗證,最後將陳有蘭溪集水區流域內篩選過後之因子資料套用至此羅吉斯迴規模勢,計算得到各網格之潛勢值並繪製出崩塌潛勢地圖,相關成果可提供往後陳有蘭溪集水區內崩塌管理及預警之參考。

關鍵詞:崩塌潛勢、羅吉斯迴歸、二元分類

 


*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 碩士生

**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 碩士生

***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 助理教授 (通訊作者)

 

十九世紀以來噶瑪蘭城護城河變遷的空間探索

黃芃*

郭俊麟**

Peng Huang

Chun-Lin Kuo

摘要
興築城牆抵禦外襲是臺灣城市開發史中常見的歷程,噶瑪蘭城也是先民歷經數次海盜侵襲,方促使清廷將宜蘭地區納入版圖、設廳並在1810年代築起城牆、鑿溝壑為護城河。清末到日治,隨著市街發展與商業活動,城牆與護城河成為阻礙,在日治與戰後兩次都市計畫下,噶瑪蘭城城牆與護城河則已消失於地景之中。噶瑪蘭城與城內空間考證已有前人進行詳細的探討,然而護城河的資料卻只能在噶瑪蘭城的考證文章中窺見片段,難以找尋它的完整故事。護城河水源從哪引入,又從何處匯入宜蘭河?護城河在市街變遷中的身分經歷哪些轉變?又從何時消失於的城市地景中?這些都是有待釐清的議題。本篇首先從《噶瑪蘭廳志》中的紀錄尋找護城河出現之前的水圳道路以及水的流向,接著以《宜蘭城略圖》、《宜蘭郵便電信局市內略圖》、《臺灣堡圖》、《宜蘭街市區改正圖》等大比例尺地圖為參考。再進一步綜合市區改正、埤圳加蓋等公共工程記錄,以及歷史新聞等文獻,藉此拼湊出噶瑪蘭城市街發展過程中,由環城的溝壑變為景觀水圳,最後完全消失的過程。本文除了運用大量地圖史料,也利用GIS來還原護城河的空間歷程,提示了宜蘭市街發展中常被忽略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宜蘭、噶瑪蘭城、護城河、水圳、地景變遷

 

*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系暨碩士班 研究生

**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系暨碩士班 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