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地圖學會第12屆地圖學術研討會活動專區

 

新或管制:我國政府對地圖繪製與出版之審核
1930年代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的成立為中心
湯熙勇*
Shi-yeoung Tang
摘要
民國成立以前,歷代中央及地方政府編修的志書,為瞭解中國領土或疆域、海圖知識變遷之依照。民國成立後,由於國體變更與地方省、縣名稱更迭,包括大清一統輿圖及中外輿地全圖、地方志的記載,已與中國實況大為不同,確有重新繪製的必要。此外,民間繪製地圖之內容亦有侷限,如根據清康熙年間的測量做繪製民國之底圖,以及未能充分運用外國地圖及中國陸軍測量局測繪的地圖資訊,影響中國地圖繪製水準之發展。
中國地圖之測繪面臨各自發展與水準不一致的情況,基於地理知識的正確認識及地圖出版之需要,民國政府於1931年9月,公布我國水陸地圖審查條例,由參謀本部、海軍部及內政部編修之地圖外,規定所有的地圖須經過審查。1933年6月,成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由內政部、外交部與海軍部、教育部、蒙藏委員會等政府機構組成,付予該會對民間繪製與出版之地圖進行審核,通過審查後方能出版。此外,該會並發行刊物登載繪製地圖應注意事項,提供繪圖應知之行政區劃變遷事項等,開啟了中央政府統籌管理與指導地圖編製的時期。
以南海諸島嶼主權歸屬及海疆範圍為例,20世紀初期,清廷雖繪製東沙及西沙羣島地圖,惟至水陸地圖會方將南沙羣島正式劃入我國行政疆域內,我國極南之地名芳確定為北緯4度之南沙群島曾母暗沙,這是空前的壯舉,其後之學校用地圖集,如屠思聰及白眉初等編著地圖,均納入水陸地圖會提供之南海諸島嶼新訊息。本文參考檔案及地圖集等基本資料,探討水陸地圖會成立前後時期,從晚清到民國時期,我國繪製地圖之情況演變,並分析與檢討水陸地圖會對我國地圖繪製水準提升的助益。對地圖測繪與出版審核來說,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的設立,雖具管制的意涵,惟在傳播或溝通製圖之方法、提供南海諸島嶼之名稱及數量來看,在1930年代,亦隱藏有創新的層次。
關鍵詞:陸軍測量局、海軍部、內政部、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南沙群島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Research Fellow, 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cademia Sinica

台灣百年地圖的空間探索—以新竹市樹林頭為例

邱淑敏*

余佳玲**

Shu-Min, Chyou

Chia-Ling, Yu

摘要
本文嘗試以歷史GIS觀點切入,從日治台灣的初期,直至民國100年(1898-2011),以此為時間縱軸,透過百年來各界出版的台灣地圖(例如:台灣堡圖),探討新竹市樹林頭地區的空間變遷。本研究運用中研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各界出版的地圖,運用地理資訊系統,並結合歷史文獻,重建樹林頭地區的空間變化。
早在清康熙年間便已開發的樹林頭地區,雖然距離新竹市中心不到一公里,卻保留了相當明顯的「集村」農村景觀,相較於新竹市中心的都會發展,有著強烈的「城」、「郊」對比。
本文利用地理資訊系統的空間資訊處理,解讀歷史文獻資料,結合田野調查,並運用各時期新竹地區地圖,從歷史與地圖的角度來解讀,竹塹樹林頭地區百年來的空間變遷。

關鍵詞:樹林頭、地理資訊系統、歷史GIS、台灣堡圖、古地圖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生
Master Student,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生
Master Student,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冬山河洪患之避難路徑研究

李孟璟*

黃鳳安*

林芊樂*

高慶珍**

Meng-Jing, Li

Fong-An, Huang

Chien-Le, Lin

Ching-Jen, Kao

摘要
宜蘭縣的冬山河受地形平坦及東北季風的影響,降雨量與降雨強度相當可觀,經常造成洪患。洪患發生時,不僅對周遭環境有一定的衝擊與破壞,對於民眾的生命財產危害程度更是無法預知。本研究利用GIS路網分析於洪患發生時的避難路徑,以冬山河流域之淹水範圍為主,配合其流域內的避難處所、道路,進行最短避難路徑的模擬,提供民眾避難之參考,確保人身安全。

關鍵詞:避難路徑、地理資訊系統、洪患、冬山河


* 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學生
Student of Depatment of Geography, Chinese Cultural University, Taiper, Taiwan.

*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學生
Student of Depatment of Geography, Chinese Cultural University, Taiper, Taiwan.

*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學生
Student of Depatment of Geography, Chinese Cultural University, Taiper, Taiwan.

** 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Chinese Cultur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A Network-Based Analysis on Road Accessibility on a Potential Seismic Hazard: A Case Study from Taipei City, Taiwan

Suranjith B. Koralegedara*

丁亞中**

高慶珍**

Yea-Chung, Ding

Ching-Jen, Kao

ABSTRACT
Functions of th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have been used in Disaster Management activities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Functions like network analysis are very useful in solving complex network-related issues that may occur in disaster situations. To manage the accessibility of places associated with such natural hazards, an integrated and complete GIS based disaster management system is vital.
Taiwan is a country associated with regular natural disasters due to it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geological origin. Although the Taipei City is located in a basin, there are some major fault lines cross the Taipei area in the North and South, which exposes the city and its suburbs to possible damage from a potential earthquake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describes a method for defining the potential hazardous areas and safe roads for urban accessibility landscape in the aftermath of earthquake damage, by combining simple concepts and GIS-based spatial and network analysis to assess how the urban space accessibility decreases when the road network is damaged. A hypothetical case study based on Beitou and Shilin districts of the Taipei City wa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functions of the method. This GIS/ network analysis-based method can be utilized in real world decision support subsystems in disaster management programs, and similar other situations elsewhere, for efficient and quick results. 

Keywords: Disaster Manage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Network Analysis, Earthquake

* 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研究生
Graduate studen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Chinese Cultur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Chinese Cultur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Chinese Cultur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平面與三維地圖之偏好研究

張丞亞*

高慶珍**

Cheng-Ya, Chang

Ching Jen, Kao


以往在地理課程中常使用的地圖,隨著現代的科技發展,逐漸由紙張轉變成透過電腦來呈現的電子地圖或三維地圖,是地圖教育方式上的跨時代轉變。而不同時期的智能發展與教學方式,也使得學生空間認知能力 (Spatial cognition) 呈現出不同的差異。為幫助進行多元化教學,本研究特以就學中的學生為實驗組,社會人士為對照組,依據前人地圖設計的觀點,繪製平面地圖及三維地圖兩類,經由問卷的方式,調查受訪者對於平面地圖與三維地圖的偏好。藉由不同年齡層、不同教育程度這兩項因子進行分析,期望找出使用者對地圖的偏好,提供設計地圖之參考。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層對於地圖的偏好有明顯的不同,與前人對不同年齡時期的空間認知能力研究結果相關。因此本研究建議在進行空間認知的教學時,應使用不同的地圖來搭配,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認知發展、電子地圖、問卷調查


*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研究生
Graduate studen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Chinese Cultur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Chinese Cultur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影像物件分割尺度對主題圖製作之影響

官群倫*

丁亞中**

Chun-Lung, Kuan

Yea-Chung, Ding

摘要
傳統遙測影像分類技術通常以像元為單位利用光譜特徵進行分類,其大部分應用於遙測衛星影像,主要是因為遙測衛星影像的空間解析度普遍較航空影像低,不容易產生胡椒鹽效應(Salt and Pepper Effect)的現象而影響分類精度,對於地圖製作也主要在大比例尺的應用。近年來物件導向分類技術除了利用光譜特徵外,加入形狀、紋理、階層與類別等特徵進行分類,對原始遙測影像進行多尺度分割(Multiresolution Segmentation)後,透過影像物件(Image Object)進行影像分類,可以獲得比像元式影像分類更準確度與更可靠的結果。本研究以物件導向的影像分類方法對航空影像進行快速判識,進一步繪製校園主題圖,並比較不同分割尺度下之影像物件,用於繪製校園圖對分類精確度造成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分割尺度越大的影像物件,對於校園圖繪製有影像分類結果較差之趨勢,分割尺度較小的影像物件則有影像物件過於細碎無法依序分類的情況。

關鍵詞:影像物件、影像分類、主題圖

*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研究生
Graduate studen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Chinese Cultur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Chinese Cultur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