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地圖學會第11屆地圖學術研討會活動專區  | 
             
            
              
                
                   | 
                   | 
                   | 
                   | 
                   | 
                   | 
                    | 
                   
                 
                  
                
                
                  
                    《裨海記遊》歷史考證與3D GIS整合應用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of Small Sea Travel Diaries And 3D GIS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王祿驊*         李玉亭**        范毅軍***  
                      Wang,  Lu-Hua    Lee, Yu-Ting    Fan, I-chun 
                      廖泫銘****             白璧玲*****  
                      Liao,  Hsiung-Ming        Pai, Pi-ling 
                       
  摘 要  
   
                      
                        
                            清康熙三十六年(西元1697年),郁永河從福建渡海來臺,抵達臺灣府城(今臺南市)後北上到今日臺北北投一帶採集硫磺。之後他將此行所見所聞著成《裨海紀遊》一書,詳述當時臺灣的風土人情與地理景觀,在清初臺灣歷史研究上具有珍貴價值。郁永河在臺旅途所經地點,亦是書中值得研究之處。  
                              本研究嘗試重現《裨海紀遊》中郁永河在臺旅行足跡,整理書中所提及的時間、地名、地理敘述等資料,參照前人的相關研究,尋找郁永河在臺灣旅行時所經地點的今日地名。為了進一步呈現郁永河旅行的空間資訊,利用GIS方法,在GIS軟體上套用《臺灣堡圖》等數位化地圖,定位郁永河旅臺所經地點與繪出旅行路線,並結合3D衛星影像,由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與中央大學太空遙測中心合作出版衛星影像月曆。藉由歷史GIS的研究與應用方法,讓三百年前的郁永河旅臺事蹟更輕易呈現在大眾眼前。 
                            關鍵字:郁永河、裨海紀遊、歷史地理資訊系統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專題研究中心 專案助理  
                            Project Assistant, Center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cademia Sinica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專題研究中心 專案經理  
                            Project Manager, Center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cademia Sinica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專題研究中心 執行長  
                            CEO, Center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cademia Sinica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專題研究中心  研究助技師  
                            Assistant Research Specialist, Center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cademia Sinica 
                           
                        
                          *****中央研究院計算機中心 資訊人員  
                            Engineer, ACADEMIA SINICA Computing Center  
                           
                        | 
                     
                 
                
                  
                
                  
                    高中地理老師GIS研習社會網絡研究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GIS Diffusion among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ers  
                       何家源*          賴進貴**  
                      Jia-Yuan He         Jinn-Guey Lay 
                      摘  要  
                      
                        
                            我國近年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尤其資訊能力提升普遍被認為是改革的重點之一。近年來高中地理自九五課綱,大幅增加有關地理資訊科學章節,教育相關組織以及提供器材與研習的資源也投入大量資源。九年一貫課程當中對資訊能力的培養,其中地理方面的技能項目較以前多為注重。然而推廣近年下來,地理資訊教學成果有待檢視,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與否有待觀察。  
                                教育推廣是一種創新擴散的過程,由大學研究及開發出的新技能透過各種傳播管道以及社會網絡,逐步擴散到各校教學現場中。自達成教育目標的實務面和教育推廣研究理論方面來看,高中地理資訊的推廣、成效、檢討都值得深度了解。而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是用以了解研習推廣的方式之一。  
                            本研究以社會網絡分析方式,先於高中地理老師以問卷調查方式,分析地理資訊教學現況。以社會網絡分析高中地理老師,在GIS研習資訊社會網絡分布情形;並探討老師的資訊網絡中心性,是否影響參與研習的程度。本篇是結合教育實務、社會網絡模式的研究。
                            關鍵字:地理資訊教育、社會網絡分析、中心性、高中地理教育   |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班學生  
                          Graduate Student,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r98228020@ntu.edu.tw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jglay@ntu.edu.tw 
                         
                        | 
                     
                 
                
                  
                
                  
                    福衛二號影像之濱線自動判釋  
                      Automated Extraction of  Shorelines from FORMOSAT-2  image  
                      何俊緯* 沈淑敏**    
                      Ho Chun-Wei , Shen  Su-Min  
                      摘 要  
                      
                        
                            處理海岸地形長期變遷上仍以圖像資料 (pictorial  materials,簡稱圖資) 比對為主,我國圖資日趨豐富,自2004年發射福衛二號,高解析度、高再訪率且能瞬間擷取大範圍面積影像,可避免航空照片 (aerial-photos) 拍攝時海氣象變動之區域差異,是理想的濱線研究圖資。  
                                如能利用福衛二號影像進行有效的濱線自動判釋,將節省時間又能降低人工判釋濱線時人員訓練不足的疑慮,但是濱線指標操作型定義種類眾多,福衛二號影像自動判釋之成果究竟是否符合濱線定義?符合的又是何種濱線指標定義?筆者嚐試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分析衛星影像自動判釋是否方便有效。  
                              本研究擬以宜蘭烏石港海岸為例,利用ERDAS  IMAGINE8.5軟體自動判釋2005~2007各年福衛二號影像濱線,再與ArcGISTM 9.2軟體中人工數化之判識特徵 (proxy-based)  濱線指標疊圖比較,並進一步使用ArcGISTM 9.2軟體空間分析交集功能計算吻合比率,檢視福衛二號影像自動判釋濱線指標是否符合濱線指標操作型定義,並對自動判釋濱線之可用性與誤差來源進行討論。濱線自動判釋乃利用光譜值空間分布差異,研究成果指出福衛二號影像濱線自動判釋易受海氣象因子與海岸人工結構物干擾,成效不佳,因此使用人工判釋濱線仍有必要。
                            關鍵字:圖像資料、福衛二號影像、濱線自動判釋、濱線指標   | 
                         
                       
                      
                        
                          * 第一作者,國立頭城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地理科教師  
                          First  author, Geography teacher of National TouCheng Home Economics and Commercial  Vocational High School.   
                        
                          **  通訊作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Corresponding  author,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 
                   
                 
                
                  
                
                  
                    陽金路段自行車道騎乘路線難易度之動畫地圖設計 
                      Difficulty of Riding Bike Route of The Animation  Map Design - for example by Yang Jin route 1P 
                      張丞亞*               高慶珍**  
                      Cheng Ya Chang       Ching Jen Kao 
                      摘 要  
                      
                        
                          |   隨著休閒及健康概念的興起,自行車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活動。除了傳統的自行車道地圖外,於2011年6月,政府結合Google Map與既有的自行車道,建置了全國自行車道路網GIS系統,作為提供民眾規劃交通或休閒運動的電子地圖。但上述相關地圖僅將路線標註在既有的地圖上,並非經由專業製圖方法製作而成,恐有令讀圖者混淆不清之虞。近年來科技日新月異,地圖的製作也越來越便利,而動畫地圖可以清楚的將製圖者的創意運用在地圖上,讓讀圖者可以清晰的辨認地圖。本研究的目的即在運用動畫地圖來呈現自行車道路線的難易度,遂以台北市陽金路段 (1P) 為動畫地圖製作範本,歸納出規則,將令民眾在進行自行車活動時,能有適合的地圖當作參考。
                             關鍵字:地圖簡化、色彩情感  | 
                         
                       
                      
                        
                          * 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研究生  
                          Graduate studen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Chinese Cultur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 
                   
                 
                
                  
                
                  
                    應用SLEUTH模式探討縣市合併對都市擴張模擬之影響  
                      The Influence of City-County Consolidation of  SLEUTH Model on Urban Growth Simulation 
                      陳芃妤*            丁亞中**  
                      Peng-Yu Chen     Yea-Chung Ding 
                      摘 要  
                      
                        
                          |   
                             臺灣地狹人稠,行政區之間往往有密不可分、交錯複雜的關係,由於台灣原有行政區域有劃分過細的問題,小城市、小鄉村單打獨鬥將沒有競爭的空間,透過區域與區域合作,進而提升國家在大城市之間的競爭力。因此,區域發展問題與需求日益漸增。區域發展伴隨而來的現象即是都市擴張,都市擴張與政策引導有相輔相成之關係,在不適當的政策引導下,都市擴張可能會朝向漫無目的蔓延發展,造成整體成市資源配置之浪費。  
                              SLEUTH模式是一種基於細胞自動機理論 (Cellular  Automata,CA) 所發展之都市擴張 (urban growth)  模擬之模式,SLEUTH模式利用歷史地圖資料,並透過蒙地卡羅方法計算出模式之最佳擴張參數,再利用此參數進行計算產生修正參數,以獲得較貼近都市擴張真實情況的模擬結果,應用SLEUTH模式進行都市擴張 (urban growth)  模擬,往往皆獲得不錯的模擬效果。本研究利用SLEUTH模式探討縣市合併對都市擴張影響之議題,以台灣北部地區不同行政區域組合探討在不同組合情況下都市擴張模擬情形,而得縣市合併與否對都市擴張模擬之影響。結果發現,新北市-台北市-基隆市此組合為最佳模擬結果。而本研究僅以模式模擬結果進行探討,日後研究可針對其他因素進行探討,以有更完善之研究成果,進而對政府政策制定時能有幫助。
 
                            關鍵字:SLEUTH模式、都市擴張、縣市合併                               | 
                         
                       
                      
                        
                          *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研究生  
                            Graduate studen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Chinese Cultur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 
                   
                 
                
                  
                
                  
                    評析國中社會教科書中地圖設計之情形  
                      A Study on Map Design  Quality in Junior High School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游景舜*  
                        Jing-Shun You 
                         
                        摘 要  
                      
                        
                          |   
                             本研究係根據Robinson(1995)所定義的地圖設計影響因素,選出比較具體可評估的因素,並依照本研究之需要做調整,選出地圖內容、視覺感知、符號設計、地圖配置和地圖簡括化五項地圖設計原則,組成本研究分析因素的主軸。研究者整理南一、翰林及康軒三版本各六冊國中社會教科書相同圖名的地圖,將其分類並以例子呈現說明國中社會教科書地圖設計之良窳情形。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一、二、三年級社會教科書中,地圖的設計原則以及應用於教科書中的情形,以供教育相關人員意見與協助。  
                            關鍵字:地圖設計、國中社會教科書                              | 
                         
                       
                      
                        
                          *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生  
                            Graduate student,  Graduate School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 
                   
                 
                
                  
                   | 
             
            | 
         
       
     |